
图为潘国林在梨园检查果实成长情况。如今,40亩的梨园成了潘国林的“绿色银行”。
金秋十月,正是素有“北方梨中之秀”——苹果梨的成熟季节,这也是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五道营乡五道营村45岁果农潘国林一年之中最开心的日子,因为今年他的梨园又丰收了。
这几天潘国林的果园异常热闹,慕名而来的顾客络绎不绝,老潘也成了大忙人,他一边要招呼客人,一边还要忙着给梨子装箱、打包,但忙碌的表情依然遮不住丰收的喜悦。“今年年头好,苹果梨结的多不说,个头还大。”老潘笑着说。
今年,老潘的果园已建园10年了,提起建果园,老潘可是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受益者。
2000年,丰宁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,经过两年试点,2002年在全县大面积实施。工程建设中,丰宁在积极营造生态林改善环境的同时,大力开展以苹果梨、杏扁等果树为主的经济林建设,努力构建“山川增绿、农民增收”的生态建设格局。
“国家给钱栽树,还给钱粮补助,从来没有过的好事。”2005年,老潘抓住退耕还林政策机遇,将自家的40亩土地实施了退耕还林,栽植了近3000株苹果梨。
经过几年精心管理,2013年,这个梨园给老潘带来了12万元的收入,初尝甜头的老潘对自己的果园更是关怀备至、细心打理。
接近盛果期了,今年老潘的梨园产量不错,每亩地产量平均达到了3000斤。按照现在市场的销售价格计算,今年这个梨园至少能为老潘带来20多万元的收入。
“现在城里人都喜欢到乡下来采摘,即可以游山玩水,又能吃到新鲜的水果;有的走亲访友带几箱;有的老板批发慰问员工;还有唐山、西安等远道而来的客商……”看到苹果梨的销路不错,老潘又新建了一处果园,扩大了栽植面积。“前年栽的树,估计明年就能坐果。”老潘笑呵呵地说。
像老潘一样,借助国家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项目,鲍桂臣、王喜斌、孟广才等一大批农民建起了苹果梨园。经过十多年发展,全县已产生经济效益的苹果梨园达到了20处,其中百亩以上的梨园达6处,目前,丰宁年产苹果梨达5000吨。
“丰宁属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高原山地气候,昼夜温差大,非常适合苹果梨的生长,所产苹果梨口感好,含糖量高,是果农发家致富的首选。”县林业局产业办主任张静道出了政府鼓励农民发展苹果梨的原因。
针对苹果梨质量好、销路广的实际特点,丰宁借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、京冀水源林等重点林业项目,大力推进苹果梨示范园区建设。2014年,丰宁县出台了《关于进一步加快林果产业发展的意见》,强力推进以苹果梨为主的特色果品、仁用杏、森林旅游等五大林业产业发展。同时,积极推行“先建后补”的果园财政补助政策,无偿为果农提供苗木费,并加强部门帮建,整合水利、林业等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支持果树园区建设,协调解决水、电、路等配套设施,进一步推进了苹果梨示范园区的发展。
“去年以来,全县已相继建成五道营乡十七道沟、大阁镇撒二营、黑山嘴镇平山和五道营乡九道沟千亩以上苹果梨示范园区四处,目前全县苹果梨栽植面积达到了2.5万亩,进入盛果期预计可年产苹果梨5万吨。”张静满说。